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近日,央行要加息的消息不绝于耳。国内股市也为之上上下下。随着十二月通胀的数字的公布,对加息的担心更为加剧。加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?

加息之日,就是通胀预期攀高之时。要加息的理由很清楚,就是要预防通胀。

通胀有恶性的通货膨胀,也有良性的通货膨胀。良性通胀指的是每年3-4%左右的通胀。之所以这种通胀称之为良性,是因为这种通胀,不会对老百姓的真实性收入水平造成太大的影响。我国每年平均收入达到8%左右。在良性通胀期间,工资、奖金等收入增长往往会更高一些。可以冲销一定的通胀压力。

良性通胀对生产者,对企业是有好处的。它能增加企业收入与利润,减少生产者的成本,加快资金与货物的周转,活跃经济,促进增长。良性通胀并不可怕,还有一定的益处。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的恢复期,能加快经济恢复的步伐。因此,西方发达国家把通胀的目标定到2-3%,发展中国家定为3-4%是有一定道理的。在这一范围内中央银行是不会出台措施来干预市场的。

反之,零通胀或通缩,好象是老百姓手中的钱值钱了,买东西便宜了。但是我们既是消费者,同时也是生产者,或是受雇者,在零通胀或通缩的市场环境下,经济一定是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下。这时企业的利润下降,甚至亏损。这就会导致就业增加,奖金减少,工资锁定的结果。 这时, 实际上老百姓损失得更多。因此,一个良性的通胀是好事,而不是坏事。

应该指出,即使是良性通胀,对那些仅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来说,如退休者、低保人群等也是有负面影响的。但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制度,把他们的收入与通胀挂钩。在通胀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会大幅降低。在这种制度还没有建立之前,可以采取一次性补贴的方式来帮助这些人群。

真正对社会有很大损害的是恶性通货膨胀。对于我国来说,就是超过5%以上的通胀。在那种情况下,百姓的收入往往会滞后于通胀,造成整体生活质量下降。企业苦乐不均的差距也会拉大。价格暴涨的行业,能拿到大量贷款的企业等能占到大便宜,而其它的企业则相对处于劣势的状态。况且,高通胀会往往会引来政府的强力干预,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就会出台。在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中,我们经历过好几次高通胀以及尔后的大调整的过程。经济的大起大落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,想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。

而加息正是要防止恶性通胀的出现。从前年四季度起,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全世界中央银行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救市。利率也一降再降。这么大的流动性投入,早晚会产生通胀的效果。为使通胀保持在良性阶段,流动性早晚要收,利息早晚要加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,是加息比不加息好,早点加息比晚点加息好。欧美国家现在还不敢动利率是因为他们的经济还深陷泥潭之中,银行在惜贷, 一些国家的通货还在紧缩之中。 他们没有加息的条件。而我国经济已经恢复了近9%的增长。而且还在不断加速。 这时我们已经有必要,也有条件出台一些预防性的措施。该出手时就应该果断出手。 在不严重影响增长的情况下,回收一些流动性,甚至加一些息, 应该说是有远见之举。当年格林斯潘为挽救纳斯达克泡沫崩盘,挽救九一一后的美国经济,下了多次降息的猛药。这本来也无可厚非。 但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、资产泡沫开始形成时他没有及时回收流动性,终于酿成大祸。 为此,至今他还在挨骂。

总体上来说,加息对股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利息加高了,一部分投资者就会去买债券,或存定期而不进入股市了。但是这有一个前提,就是利息要提到较高时才会出现这一效果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早点加息就是提早压制通胀,防止出现恶性通胀,也就是为了未来可以少加息。因此,对早加息、小加息、股市可能也不应该过于敏感,这对股市未必不是件好事。

不管我们喜不喜欢,加息这只靴子早晚都得掉下来的。可能我们也要象等了一通宵靴子的老头,希望它早点掉下来后好安心去睡觉。(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汤敏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汤敏

汤敏

107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,1984年赴美国伊里诺伊大学(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 Champaign)经济系学习;1989年获博士学位后被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经济学家,负责东亚经济、区域间经济合作、亚洲债务、亚洲金融市场方面的研究;2000年调到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任首席经济学家;2007年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。现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、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。 主要研究领域和著作:宏观经济分析,区域间经济合作、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金融业务,著有《亚洲成长三角区——区域间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》(1994年牛津出版社出版)、《印度尼西亚—马来西亚—泰国成长三角区—理论与实践》(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出版社出版)、《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》一、二、三集 (1989年,1992年,1996年商务出版社出版),以及亚洲、中国宏观经济、部门经济、金融改革及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论文百余篇。

文章